万人空巷

date
Feb 14, 2022
slug
nobody-at-home
status
Published
tags
Thoughts
summary
type
Post
这个春节期,我在家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抖音上刷短视频了。
不是要喷抖音,我刷的很开心。不光很开心,我甚至动了自己做个号去的想法了。
但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观察到一个现象。
就我最近看到的,很多人在抖音翻拍一个 bgm 为信乐团的《one night in beijing》的视频。具体的就不放了,很好找。
我突然联想到,抖音官方其实一直在大力推崇这种玩法模式,应该是能非常有效的拉起用户活跃度的。
我不是很在意这个模式本身,我是发现,大家真的在这样玩。无论是同一个模板,同样的音乐,或者是合拍功能,还有官方推出的活动,真的是在鼓励一种类似命题作文的玩法。
连字节出的剪映,都在推这个功能。
大家也很买账,我经常看到很多人在视频里会感慨,仿佛整个抖音都在刷同一个视频一样。
也有很多人在一个视频的下方会 @ 别人或者说隔壁谁谁如何,形成一波新的联动。这背后隐含了一个意思——大家都在看这些视频。所以我说隔壁谁谁谁,默认你也应该知道才对。
我有段时间有点困惑,不是说字节跳动手上最强的就是个性化分发的算法么,怎么现在大家又看起同样的东西来了?而且居然是官方鼓励和推崇的?
我没有数据支持,也没法统计,但我凭直觉感觉,可能这种运营的效果极其好,以至于官方绕着这种手段上玩出了花。全国人民在一起刷同一个抖音,应该是真的。
也可能我是被大数据和信息茧房给骗了也说不定。
但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个事。
今天我们说“万人空巷”的时候,它只是个成语,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字面意义了。但我这代人小的时候,“万人空巷”不仅是个成语,也不知是个抽象的概念,它是几乎事实上的形容。
我们会真的所有人都在看《西游记》,看《新白娘子传奇》。虽然各家电视台放的时间段不一样,但真的全国人民都认识了赵雅芝。
即便不算全国范围,当一个地级市或者县里开始放某部片子的时候,那段时间,整个县城的人民也都是在讨论同一部戏。
也有运营手段在的。夏天的时候各家电视台特别爱放经典。你放《西游记》,我就放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你放《济公》,我就放《射雕英雄传》。
如果两个邻近的地方都放《西游记》,那战况会愈加的惨烈。一般是晚上放出新的两集,白天重播。
如果一个台落后了另外一个台,那不出一周,一定要在进度上补回来。加上那时候的电视剧长度都比较短,一般有个四十集顶天了,大多是二三十集也就全剧终了。留给电视台弯道超车的窗口并不多。
我印象中,没过两年,这帮电视台在夏天晚上的每日放送,直接卷到了一天四集。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尤其特别主要是小孩群众的需要。
白天还给你再放一遍。
一个暑假下来,电视里能看到的经典电视剧多到五六部起。
不要付费,不要超前点播,就片头广告,片尾广告,完事。
互联网视频平台们你们看看,脸不脸红羞不羞?
当然电视上后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奇葩广告和骚操作,看个45分钟恨不能给你放30分钟广告,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
扯远了,我想说的主要是,其实曾经我们是有过所有人一起看同一个节目的时代的。不只是春晚。
其实春晚才感觉越来越没人看了。尤其今年,都没人吐槽了。它的仪式感已经挣扎着终于快撑不住了。
今天的抖音,才是真的所有人都在看的讨论的相同的东西。其实至于是不是那些相同的视频,已经不重要了。
所有人都低着头,拇指向上滑动着,这就是全世界人民在新的时代的共同记忆。这就是我们所有人都还在做的同一件事,听的同一首歌。
只是我无法告诉你,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。

© feiandxs 2021 - 2023